2023-01-12
来源: 贝登医疗
2570
贝登医疗与迈瑞医疗续写2023战略合作新篇章!
未来,双方将围绕临床检验、医用成像、呼麻急救、监护诊察四大业务展开深度合作,以公立医疗与民营基础医疗市场为重点,充分整合各自资源和优势,共同开发和优化基于本土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持续创新发展!万亿医疗器械市场启动 国产设备迎来重大利好! 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初,两大国家级重磅政策下发,彻底点燃我国2023年医疗器械市场! 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重磅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覆盖所有医疗机构,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据行业专家预测,伴随着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的落实,将有近2000亿元资金涌入医疗市场。这也就意味着,2022下半年至2023年,我国医疗市场将进入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特别是县域医疗市场的采购需求更将持续激增。 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的通知》两则重磅文件,不仅指出在2023年,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工作将成为长期战略安排,还制定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机构、重点场所4篇20个操作指南,并同步下发了不同专科ICU转综合ICU应增设的设备清单。 根据华创证券测算,该论加建ICU估算要花560亿,同时能带动约300亿医疗器械增量空间投资,其中呼吸机+监护仪超150亿,缺口均约8万台,增量空间分别约100亿、57亿。 截至目前,以上两大政策均已落地,根据贝登医疗招投标中心数据显示,有关贴息贷款政策的项目数量高达429条,有关重症ICU设备的项目数量高达442条。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千条采购项目中,不少招标单位明确要求:拒绝进口,只要国产! 预算1229万元,采购一批重症监护设备,包含27台呼吸机,64台插件式监护仪,13台除颤监护仪,5台转运监护仪等,明确拒绝进口,只要国产。 图源: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设备购置项目招标文件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预算1079.25万元,采购一批重症监护设备,包含213台精密注射泵,5台除颤监护仪,11台转运监护仪,明确拒绝进口,只要国产。 图源:哈尔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疗设备绿色通道采购项目招标文件 众所周知,近年来,政策的支持叠加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国产医疗设备市场,正迈入低值向高值替代、通用向专用替代、诊断向治疗替代、整机向核心部件替代的关键阶段。 那么,伴随着本轮医疗设备配置潮的启动,我国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飞速扩张,据中研网报告称,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14010亿元,其中国产设备更将占据更大比重! 聚焦四大核心赛道 贝登携手迈瑞 续写2023“数字化供应链”新篇章 为提升我国医疗机构在检验、重症领域建设水平,在采购环节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国产医疗设备进一步下沉,贝登医疗率先行动,现携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头部械企——迈瑞医疗,创新布局国产医疗设备采购数字化发展。 本次是贝登医疗与迈瑞医疗合作的第八个年头,不同于往年的合作内容,此次双方不仅将续签临床检验、医用成像、呼麻急救、监护诊察四大业务的合作协议,还将新增一款急救设备——除颤监护仪uMED 10A,从产品、渠道、服务、供应链等多方面满足基层和非公立医疗市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与大批医疗机构、经销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医疗生态圈。贴息贷款落地,县域医疗市场彻底爆发
后疫情时代,重症急救设备需求彻底释放
除颤监护仪uMED 10A uMED 系列通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产品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迈瑞智联云是基于IoT物联网架构的远程除颤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联网除颤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远程智能管理,协助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对急救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统一调配,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
本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再次统一创新理念及战略方向,双方将基于各自的物流网络、数据资源和产品矩阵进行优势互补,深化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重点加强在基层医疗领域的务实合作,将迈瑞集团在生产、研发等方面优势与贝登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为医械经销商、医疗机构提供更加快捷的一站式医械采购服务!
据统计,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70%的猝死等急症发生于家中、公共场所等医院以外的地点,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 如果第一目击者会急救技能且在4分钟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救活率可达到50%,俗称“黄金四分钟”。而超过这一时间,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至10%。由于交通状况等原因,急救车在4分钟内很难到达现场,而除颤仪则成为弥补这个缺失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公共场所心脏猝死等急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普及公共场所的除颤仪配置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第十
2020-04-24
小贝
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