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雷锋网消息,美敦力印度子公司正式宣布与Stasis Health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是医疗科技公司Stasis Labs旗下的子公司。双方合作的项目是一种联网的护理床边多参数监测系统,该监测器可同时监测六个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具体的应用场景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性病房、降压病房和私人病房。Stasis Monitor使用预测性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自主监控、记录关键病人的信息,此项技术已获FDA批准。美敦力表示,该平台可为医生提供远程监控,随时观察重症患者的状态。 Stasis联合创始人 Dinesh Seemakurty 认为,这次合作会让人们更容易使用互联网护理监控解决方案,缩小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改善并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面对面接触。此次美敦力印度子公司与Stasis Health合作的重症监测类产品并非首创。据雷锋网消息,在2020年6月,FDA就批准了一款名为CLEWICU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款产品来自成立于以色列的CLEW Medical公司,使用基于AI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识别ICU患者发生重大临床事件的可能性。CLEW指出,这是FDA首次批准此类设备。CLEW首席执行官Gal Salomon表示,这为行业提供了一种首创的产品,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预防危及生命情况所需的关键数据。据官方消息,美敦力在印度建立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2020年8月,美敦力宣布将投资1.6亿美元在印度海得拉巴扩建研发中心,以打造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工程和创新中心(MEIC)。研发中心的员工数量也已经增至千余人。该中心将为公司提供心脏、神经、肾脏和微创外科领域的软件和工程服务。美敦力在中国本土的脚步也在持续进行。2021年6月2日,美敦力创新中心(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开业。目前中国也成为美敦力全球范围内唯一拥有双创新中心的市场。该中心的临床培训覆盖微创外科、心脏及血管、肾健康、脊柱、骨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美敦力是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心血管业务组合、外科业务组合、神经科学业务组合和糖尿病业务。今年8月,该公司公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79.87亿美元,同比增长 23%;归属公司净利润为7.63亿美元,同比增长57%;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56美元,上年同期为0.36美元。按区域划分,第一季度美国地区营收为41.01亿美元,占公司营收的51%,同比增长22%;非美国发达市场营收为26.01亿美元,占公司营收的33%,同比增长20%;新兴市场营收12.86亿美元,占公司营收的16%,同比增长31%。按业务划分,心血管业务营收为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8.8%;手术业务营收为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神经科学业务营收为2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8.7%;糖尿病业务营收为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可以看到心血管业务依然保持强劲,而糖尿病业务还在发力阶段。医疗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痛点,这意味着要不仅根植于当前,也要在未来有落点。今年8月,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公示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中 ,远程诊断、远程治疗、远程重症监护(ICU)均为重点申报方向。人工智能在重症患者远程监控和病症预测方面的应用,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能够为缓解ICU资源紧张、及时应对重大临床情况提供助益,是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刺激下的产物。疫情之下,重症监护等科室的临床管理和重症患者生命信息监护等工作更为重要。器审中心医疗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组,在2020年第一次管理委员会暨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中汇报,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组联合多家医院和医疗企业,针对重症海量数据管理、误报警频发和报警疲劳、数据漏诊和误诊等问题,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武昌医院搭建了生命信息数据远程ICU/CCU管理网络平台,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上文中提及的Gal Salomonce也曾表示,在一家普通的医院,重症监护室通常是医院最小的部门,仅占约9%的床位,却占用了医院31%的预算。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医疗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医准智能副总裁曹颖出席大鲸峰会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五大领域,主要包括治疗计划、影像处理、数据处理、决策支持和体外诊断。产品的临床定位是辅助医生,降低医生的重复性人力投入。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受政策鼓励、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多方因素影响。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提前起步的数据库信息采集,美国的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近年来,我国的AI医疗也在不断发展革新,相关政策也在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发展。2018年8月,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正式生效,明确了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划分标准。2019年7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成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依图科技的一位离职员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开始,医学影像AI公司层出不穷,这些公司奉行的是快速上市,快速迭代的模式,对于临床数据和临床使用反馈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免费赠送系统的方式进入医院,以求获得院内数据训练及临床医生反馈。市场的规律就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不会遭到排斥,只有精准且高效,才有可能被接纳。而这其中企业应该考虑如何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提升其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能力,解决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的痛点问题。从2016年到2021年,笼罩在AI医疗大潮上空的是希望、困惑与迷茫。行业上升期带来的美梦中,夹杂着不得不正视的诸多困境,摸着石头过河的铁律似乎都不那么见效,如何看待手中的石头却成为最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