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来源: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2236
据上交所科创板官网显示:华脉泰科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成立于2011年的华脉泰科, 如今已是国内血管介入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产品布局围绕血管疾病治疗覆盖主动脉、外周、冠脉、神经介入多个领域。目前华脉泰科已有多款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和优先审批程序获批上市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竞争优势显著。
2017年华脉泰科推出天卓®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是国内率先批准上市的国产采用带倒刺裸支架设计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据华脉泰科招股书,在IPO之前,高瓴与元生创投已入股华脉泰科,高瓴持股2.77%,元生创投持股2.5%。
尽管成绩单亮眼,但本次华脉泰科的科创板上市, 依旧有两个方面的干扰因素:
公司两款核心产品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分别于2017 年、2019 年获批上市,根据华脉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0%以上,集采带来的血泪教训,单一产品线营收的企业,一旦主营产品纳入集采,即刻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二是受之前冠脉支架集采影响,血管介入赛道企业资本市场普遍遇冷,以港股三剑客心通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为例。
当下的资本市场,对于血管介入赛道的创新械企来说,无疑是寒冬时刻,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尚未退却,市场的信心也未恢复。大环境并不友好,为何华脉泰科依旧选择此时着急上市?
从华脉泰科的募资用途可以窥见一隅,本次华脉科创板募资12.93亿元,其中3.25亿元用于高端医疗器械新生产基地项目,5.68亿元用于血管疾病治疗医疗器械研究开发项目,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可见,正值高速发展阶段的华脉泰科,现金流处于紧张阶段,近三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华脉泰科已连续三年亏损。
连续亏损的原因,华脉泰科的解答为:亏损主要是因为公司已上市产品尚未形成大规模营收, 且在研项目较多,研发支出大,可以看出,华脉泰科此时的财务状况入不敷出,本次冲击IPO是华脉泰科不得不选择的生存路径。
02
高研发投入+多产线布局
上市为高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华脉选择了第二条,一条难走的路,模仿容易,创新很难,如今十年时间已过,坚持走研发创新的华脉尽管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但已取得了实打实的成绩。
根据华脉招股书,围绕全血管疾病治疗,覆盖在主动脉、外周及冠脉、神经介入及通路领域,共布局了 20 余款在研产品。目前,华脉泰科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已逐渐转化成了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已获批上市和主要在研的核心产品如下:
多产线布局的背后是火速燃烧的研发投入费用,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开始,华脉泰科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40%以上,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到了总营收的52.57%,华脉几乎把一半的营收都投进了研发。 对标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华脉泰科的研发投入超越行业的平均水平,专利数量和产品质量证明着,华脉的高研发投入已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
我国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起初从国外引进,早期临床使用的产品大多为进口品牌,进口品牌产品与国内临床需求之间难免出现不适配的情况,加上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患者的治疗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本土创新型械企的崛起来解决难题。
华脉泰科作为扎根本土的创新械企,以解决我国本土血管类疾病患者的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自主研发,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
腹主动脉瘤治疗领域,我国腹主动脉瘤就诊患者往往具有瘤样病变扩张复杂, 瘤颈及瘤体形状不规则,入路血管钙化严重的临床特点,针对此,华脉泰科研发了适用于短瘤颈、大角度的复杂腹主动脉瘤病变和入路血管钙化严重患者治疗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胸主动脉治疗领域,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欧美国家胸主动脉部位好发疾病为胸主动脉瘤,而我国以胸主动脉夹层为主。针对此差异,华脉泰科研发了专门针对短锚定主动脉夹层修复治疗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 填补了短锚定主动脉夹层的国际微创治疗的空白。
目前华脉泰科多产线高研发的布局其实也是在为未来主营产品纳入集采做准备,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华脉泰科暂无产品纳入集采,但就目前介入赛道而言,集采的来临速度大多比预估的要快!
03
冠脉支架集采前车之鉴在前
心血管介入企业前景究竟如何?
2020年冠脉支架启动国采,底价击穿,杀价幅度达93%,整个赛道被集采摧毁,前车之鉴在前,市场不禁忧虑,血管介入其他赛道是否会步冠脉支架的后尘?
评论君认为,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首先从整个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心血管患病群体日益庞大,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心血管(包括心脏和血管)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557.38 亿元人民币,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 6.61%,是主要的细分领域之一。
其中血管介入治疗作为新兴的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其相较外科开放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特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2021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 372.04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01.79 亿元人民币,2021 年到 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5.88%。
时至今日,心血管介入领域除冠脉介入器械市场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外,其他赛道依然以进口产品为主,目前主动脉及外周介入治疗仍然分别处于成长期和起步阶段,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器械也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成熟的细分赛道仍存在较大的创新机会和投资价值,未来在进口替代方面本土械企将大有可为。
近几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进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对于像华脉泰科这样有能力在产品质量上追赶进口品牌的企业,就算未来核心产品纳入集采,风险也是可控的,从目前集采的杀价幅度来看,集采已不再唯低价论,开始给企业留出利润空间。
目前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均有血管介入企业扭亏为盈,用业绩证明了自身实力,A股的惠泰医疗在主营产品纳入集采的情况下依旧取得了漂亮的业绩,2021年,惠泰医疗冠脉通路营收同比增长97%,外周介入营收同比增长81%,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5%。
港股的先瑞达医疗目前已在外周介入领域站稳脚跟,2021年先瑞达经调整净利润4239万元,现金储备11.37亿元,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56.6%。
尽管集采的大手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翻云覆雨,但对于创新医械,国家已在政策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022年9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外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4955号建议的答复》,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 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创新医械暂不实行集采政策。
写在最后
可以说,华脉泰科的发展路径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缩影, 从单一产品到多产线布局,从研发创新到产品商业化,再从低端市场杀入高端市场,与实力强劲的进口品牌抢市场的过程中,国产企业的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
不过,所谓龙头也都是从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华脉泰科上市融资成功后,能否迎来更好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9月29日-30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一系列《2024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设备的采购公告》。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信息统计,本次采购总预算高达9530万元,涉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体外除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12类医疗设备,每类设备分为3个采购包,采购总数量达608台。
2024-11-12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