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货

全部商品分类

    南京市

    南京市

    4006-999-569

    刚刚!腾讯拿证,正式生产医疗器械

    2021-09-16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1145

    9月15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批准注册109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109个医疗器械产品成功拿到注册证,打通最后一关开始上市销售。


    而我们注意到,在本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产品中,有一款产品就是来自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13210612”。

    微信图片_20210916161921.jpg

    微信图片_20210916161938.jpg


    开始销售医疗器械


    腾讯自主研发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正式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腾讯也正式成为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首个获得医疗AI三类证的企业。


    早在2017 年,腾讯就发布了一款 AI 医学影像产品 —— 腾讯觅影。它能够可以有效辅助医生发现疾病病灶,把病魔扼杀在摇篮里。


    现在,腾讯觅影的“肺炎 CT 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注注册,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 20213210612”。


    这意味着,腾讯觅影可以在临床上帮助更多医生和患者。


    微信图片_20210916162007.jpg


    据悉,腾讯觅影此前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了深度研发合作,最终开发出新冠肺炎影像识别模型。后来把冠肺炎 AI 辅助诊断系统搭载在了一辆车上,叫作“移动方舱 CT”。


    在河北的受检人在“车”内完成 CT 检查。通过 5G 技术,CT 被传到远在武汉的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在后端,系统仅需几秒钟内就能完成 AI 模式识别,几分钟内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武汉的医生能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判别,形成 CT 检查诊断报告单,并传回河北。


    另外,腾讯还在进行更多探索围绕“如何用 AI 改善生命健康”


    在应用层:


    • 仅过去半年里,包括“肺炎 CT 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在内,腾讯共有 3 款医疗器械获得注册批准。

    • 另两款分别是:适用于对医学影像的管理与应用的影像云,以及适用于数字病理影像管理与分析的病理云。


    在研发层:


    • “腾讯觅影”设立了开放实验平台,面向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创企业等开放腾讯储备的医学 AI 能力。

    • 不仅加速了产学研一体化互联合作,也帮助行业批量孵化医学 AI 应用,让 AI 产品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医疗流程。

    • 目前,开放实验室已经连通 70 多家用户,同时也在接入各厂家已经获证的 AI 应用产品。


    进军医疗健康领域

    腾讯早已布局


    据“爱企查”了解,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15日。经营范围中就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许可经营项目是: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限分支机构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微信图片_20210916162037.jpg


    2020年,作为医疗器械发展的极速之年,华为、腾讯等巨头纷纷进军医疗领域,区别于老牌械企的打法,跨界布局医疗器械虽然挑战很大,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巨头将从新的赛道攫取市场熟识度,发掘新的机能,找到增长点。


    并且在这之前,腾讯已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多年。比如2015年,数字医疗领导者、也是印度增长最快的医疗保健公司之一,Practo完成了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腾讯领投。


    Grail也是腾讯参投的海外医疗项目中的一支“独角兽”。腾讯还曾投资AI医疗公司体素科技一亿元,后者致力于用用 AI 和云计算技术为医生提供影像诊断决策辅助。


    同时,腾讯涉足医疗器械领域除了自我造血,还将视角看向了伙伴。早在2019年,腾讯就与飞利浦(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智能医疗领域的研发合作。 基于合作,双方从医院临床需求出发,共同推进电子阴道镜AI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


    据悉, 飞利浦将通过图像传输协议向腾讯的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提供实时视频和图像。而腾讯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则向飞利浦电子阴道镜系统提供实时辅助诊断信息。


    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发出电子阴道镜系统与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的整合方案,以此帮助临床医生在统一的显示屏进行操作,并获得实时辅助诊断信息。


    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华为还是腾讯,在瞄准医疗器械这块“香饽饽”的同时,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布局已久。而在所有巨头企业中,腾讯得天独厚的媒体属性可以说是为其加分不少。随着本次产品获批之后,也标志着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又迈出了实打实的一步。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腾讯获批,加速布局医疗器械!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审查,批准了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创新产品注册申请。AI辅助判断青光眼获批,腾讯也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创新医疗器械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为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激励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该程序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了特别审批通道。此次腾讯觅影的“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后,正式获批上市。

      2022-09-05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629

    • 重磅利好!发改委:大力发展医疗器械

      刚刚!深圳市发改委发布通知,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一)发展现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包括高端医学影像、生命信息监测与生命支持、体外检测、植介入器械等领域。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早、基础好,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2021年,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为805亿元;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类企业1800多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近百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拥有一类产品备案3937个,累计参与制定医疗器械国际标准17个、国家标准78个。

      2022-06-08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769

    • 因创新而失败?创新医疗器械如何跨越商业化陷阱?

      医疗器械,为何创新维艰? 创新医疗器械实现产品化,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当人们历经千难万险,为翻过“产品化”这座大山欢欣鼓舞之时,极目远眺,却又发现,商业化,将是一座更加难以逾越的险峰。 诚然,在医疗器械投资领域,创新是永不过时的焦点。但最近几年的投融资实践表明,越创新的医疗器械,资本反而越谨慎。谨慎的原因,无外乎商业化难度太高,用时过长,不符合资本对收益率和回报周期的追求。相形之下,“进口替代”这一主题,一直稳居医疗器械投融资的热点。假如某种医疗器械,技术已在海外市场发展成熟,产品已取得CE或FDA注册,临床上已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则最具“进口替代”的商业潜力。相关背景的创业人士,无论是直接将类

      2021-09-14

      思宇医械观察

      1476

    • 找货
    • 手机端
    • 反馈
    • CEO邮箱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