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
来源: 互联网
2333
7月17日是今年入伏的日子。“温度高、湿度大”是“伏天”的一大特征。今年的“伏天”有四十天,饮食安全如何保证?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2016年第10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伏天”饮食安全。为做好“伏天”饮食安全,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食品生产者应从全产业链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
“伏天”期间,食品生产者应特别注意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在进行食品加工操作前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生熟分开,及时处理已腐败变质的食品和废弃物(如鱼内脏、鱼皮等),防止交叉污染。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时对生产车间进行清洁,对与食品接触的餐具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做好原料和成品的进出库记录,分拣和出厂检验工作,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
二、监管部门应做好高温天气下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加强对易腐食品冷链储运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市场上流通食品微生物指标的抽查力度。严格查处操作不规范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组织科普讲座,向消费者、食品生产者和从业者传播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其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三、消费者应注意“伏天”食物的选择和保存
在尽可能保证原料新鲜的前提下,应及时做好食物的清洗、烹饪和低温保藏,这是“伏天”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食品,看清食品的品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内容,尽量不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对生鲜食品可以通过看、闻、触等感官方法挑选。要索取、保管好购物发票,一旦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及时维权。
购买食材后应清洗干净,并尽快烧熟食用,对一次吃不完的食物及时放到冰箱冷藏或冷冻,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但需注意的是,放在冷藏室的水产品或肉制品保质期一般为2—4天。
水产品属于夏季容易发生变质引发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购买后要及时食用或冷藏,蒸煮时需要加热至100℃并持续10分钟以上,水产品烧熟至食用放置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尽量不要生食。
在外就餐时应挑选卫生环境良好的餐厅,减少或避免在路边流动摊点用餐。如发现食物有异味,应及时向餐厅服务员反映。要注意保存好相应票据,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并拨打12331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
随着出生率逐年降低,未来老龄化问题还会加剧,这就决定了未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人数量还会增多,同样意味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基层公卫机构必将对设备进行补充、提档升级>>>
2025-02-28
贝登医疗
6237
十载风华鉴初心,携手同行谱华章。自初遇时的志同道合,至如今的情比金坚,贝登医疗与国产医疗装备领军者迈瑞医疗已并肩走过九载岁月,而今日,双方再度聚首,续签 2025年战略合作协议,为下一个十年的征程拉开序幕。此次再携手,恰似一颗希望的火种,旨在点燃基层医疗的燎原之火,让先进的国产医疗装备跨越山川湖海,奔赴每一个需要的医疗角落,开启一场温暖而坚定的守护之旅。
2025-02-26
贝登医疗
9714
2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将聚全委全系统之力,在2025年用心用情做好八件为民服务健康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5-03-07
贝登医疗
3744